前阵子给歌德学院写了一篇文章。链接在这里

文章拷贝如下。

从日常生活中逃离(的了么?)

请热烈拥抱单调,而不是远离它。我们其实已经足够远了。

我们自己还没活明白,却总是要教别人如何过日子。

总体说来,以身边的环境来看,我觉得大多数情况下,所谓生活的困难其实被高估了。比如,“日常生活一成不变的工作程序”——我们每天上的班远称不上“一成不变”。如果去看看小餐馆里面的服务员,洗碗工,或者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我们的工作可以算是丰富多彩了吧。从早到晚围着几个桌子转来转去的服务员小妹,会在难得的休息日换上鲜艳的外套在五道口逛上半天,流水线上的工人则会在管理松懈的时候偷偷把手机摆出来一边看电视剧一边熟练的用肌肉记忆完成工作配额。我总觉得他们才是真的会生活,而我只是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糟。

如何不觉得单调繁复

上班,加班,下班,上班,加班,下班。在此期间,训练有素的大脑神经及手指肌肉完成看似机械的事务性处理。根据反馈,学习算法将调优身体中的反射模型,事务性处理的效率得以进一步优化增强,于是年底拿到更多奖金,或是干脆得到晋升机会。这机械乏味的过程恰恰支持着世界的运转,是值得歌颂的劳动和智慧,我愿意大声歌唱赞美它,我愿意跪下来祈愿自己永远在这过程中直到生命消亡。

重复性的看似枯燥繁复的工作程序,并非在做音乐时就不存在。事情做到了细节都会变得枯燥繁复。而不打败这些枯燥繁复,就无法赢得细节,也赢不了全局。创作确实需要灵感和创意,但作品的发展和成熟过程多半是缓慢和艰难的。

所以,或许真相是,并不存在客观上机械枯燥的生活,而只有机械枯燥的感觉。于是,课题从“如何走出单调繁复的工作”变成了“如何不觉得单调繁复”。

其实,我的答案是,“我,没有办法。”

这就像是“如何不用呼吸也能活?”也许可以,但是“我,没有办法。”

在转盘子期间发发呆

我有办法并擅长的是,发呆。许多有智慧的人独自默默思考,然后变得更加有智慧。我只是发呆,然后变得更蠢,也更老一些。

我常常把棘手的事情和问题放在一边,“这么复杂我可要好好思考一下”,然后开始发呆或是一边发呆一边做不用费脑的事情。我天真并偏执地相信一种理论:虽然我没有在思考问题,但是强大的潜意识已经在思维海洋的水底辛勤的运算处理。等发呆结束的时候,潜意识会最终把答案托举起来,伴着闪烁的浪花。抑或是,这些问题已经神奇或神秘的消失了。可是,往往事与愿违,我把时间和智慧都浪费了。

曾经有人试图为我的行为模式下结论——“在各种应付中找个平衡,但一事无成,愧对内心。”或许我在用一种忙碌打转来对付另一个忙碌打转,于是最后变成了转盘子杂技表演,两眼直勾勾看着天,手忙脚乱的转着许多盘子,脑子里其实在发呆。所以这么看来,我也算不上愧对内心,因为其实什么也都没有想。不过真的可惜了那些盘子。

有很长很长时间,我都抱有一个强烈的改行去做程序员的愿望。对于这种热情,一个潜心修禅的程序员同事对我讲,也许我有一天可以找到潜藏心底的那个原因,了解这个愿望的来由。如果它能够解释这种热情,那么我真想要做的事情未必是写程序。于是,过了很久,我开始尝试一个个人音乐项目。几个星期前,一个胖胖的纽约女人说,工作中的纠结谈判让人妥协太多,所以有时会激发人们想要独自做一些事情的热情——这恐怕是她对于那个“原因”的一种解释——而她自己选择的是做菜。这干巴巴的故事其实也没什么意思,也就讲到这里罢了。

我想说的是,请热烈拥抱单调,而不是远离它。我们其实已经足够远了。也许我的心结可能在于觉得生活不够单调,所以想要去做单调的事情,但顽劣的本性又屡屡把自己拖走去转盘子。于是发呆变成了单调的事情中最容易做的,但恰好又是最无用的那一种。

陈曦
Snapline(粉笔线乐队)主唱,微软公司研发人员;白天的上班族,夜晚的摇滚乐手
2014年9月

歌德学院(中国)

Trackback

only 1 comment untill now

  1. daxi是我见过最酷的人!

Add your comment now